秦国的客卿制度是怎样的?

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战国中后期很多秦国人也担任客卿,主要是执行对抗诸侯的战争以及进行外交事务,他国人即可称容卿,也可称上卿或卿相,容卿是仅次于相国的职务。当时七国都有客卿,而秦为最盛。

秦地处西方,虽不在当时的中原文明国家之列,但秦国的野心很大,时刻想要向东方扩展势力。为此,秦就广罗六国优秀人才,其至不惜动用武力,比如秦王为了得到韩非便出兵攻打韩国。因此,六国的游说之士,都看准了这个有利时机,纷纷来到秦国。而这些人在秦国做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到秦王的赏识,直接授以高官主持国政。如商鞅就是在宦官景监的推荐下,直接由泰孝公授以左庶长之爵,从而得以主持变法的。另一种则是先拜为容卿,然后再升迁为正卿或相。由客卿拜为正卿或相,必须统兵参加过征战,并立有军功才可以。张仪、蔡泽、李斯等人就都是由客卿而拜相的。

这就是秦国的容卿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秦的政洽、经济和军事实力。秦最终得以一统天下,客卿制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推荐: 太上老君的原型是指谁?

太上老君的原型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先驱—老子,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着,并且在西汉时,由于黄老学的盛行,老子的名望渐隆,到东汉时老子被许多崇尚道术的方士尊为祖师。随着东汉后期道教的产生和兴起,老子走…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