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卧薪尝胆”的典故。然而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纭。

《左传》和《国语》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吴越争豬和勾践事迹的历史典籍,而且距当时的历史较近,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在这两本史籍中,都没有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这不能不让人生疑。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话:“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司马迁的话是非常明确的,勾践确实有“尝胆”的行为。但“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待。

最先把“卧薪”“尝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的是苏轼。他在《拟孙权答曹操书》这一带有游戏色彩的书信中,说孙权曾“卧薪尝胆”。但真正把“卧薪尝胆”用在勾践身上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众多的文学作品。上西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 《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清初,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也有类似描述,正是这些文学作品让越王勾践“卧新尝胆” 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考证。也有学者认为,东汉时期《吴越春秋》

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中说越王勾践当时“苦也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清代马瑞辰解释说是“蓼薪”苦菜,由此看来,勾践准备了许多“蓼薪”一定是用来磨炼意志的。由此可知,后人把“卧新”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意思,色因为“卧薪,是眼晴遭受折磨而不是身体迪遭受折磨。因而,尽管后人误解了 这个词潘的意思,但勾践确实有过 “卧新尝胆”的行为。

事实上,研究勾践究竞有没有卧薪尝阻固然重耍,但更重要的却是学习勾践坚恐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关推荐: 后羿是怎么死的?

仲康死后,其子相即帝位。由于夏王朝的衰弱无力,后羿废弃夏后帝相,由自己登上帝位,称为“帝羿”,国号“有穷”,正式宣告取代夏王朝的政权。 后羿有一手高超的射箭技艺,在后羿篡位称帝后,他不去作巩固政权的打算,却整天在田野里打猎。后羿远离贤臣,却对一个善于花言巧语、…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