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别称有哪些?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一一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 “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 “祗园精舍”,这些具有佛教特色的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的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因此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 “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中国的寺院历经朝代变换,或因用途不同,或因建筑异同,因而拥有种种别称。

道场:修习佛法的场所。隋汤帝曾下话,明令天下的寺院改称为道场。此外,宫中行佛事的场所,称为内道场,或内寺。

莲社:为念佛修行的结社。源于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所创的结社念佛。

院:原意为周围有垣,转称为周垣或指有回廊的建筑物,或指官舍等。因唐代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于寺中筑翻经院,成为佛教建筑物称 “院”的开始。

庵:又作“菴〞,原为出家及隐遁者所居住的草遠。后世特称比丘尼的住处为庵、庵寺。

刹:因一般寺院均有于堂前立刹(幡竿)的风俗,由此而得名。

丛林:众多僧人居住于一处修学办道,就好像树林一般丛聚,因此,以“林”做比喻,从而称寺院为丛林。

堂:又称殿宇的意思,与“塔”构成寺院的主体。殿堂和塔庙合称堂塔。或有依安置的本尊而命名,例如普贤殿、地藏殿;或用来安置祖像及遗骨,如舍利殿、开山堂;也有供日常生活者,例如斋堂、茶堂等,或供法会、修行、讲经说法等用途者,如念佛堂、讲堂、禅堂等。

律寺:又作律院,专指依准戒律修行者止住的寺院。

讲寺:又作讲院,指专研天台、华严二宗为主的寺院。讲院者,以讲明诸经的旨意为务。

讲堂:供作讲经说法的建筑。

寺院的别称很多,但其共同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三宝净地,都是供出家僧人安心修行、用功办道、弘扬佛法的场所。如今的寺院不仅是学佛修行的道场,还具有弘法利生的作用,而且还具备庄严国土、美化环境,按引信徒实践佛陀教海,维护生态平衡,抚慰人心、稳定社会,保护文物遺产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关推荐: 青花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所谓“青花” 瓷,〝系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纹,而不杂以它彩”。 关于青花瓷的产生时间,学者们大多认为在元代。因为据考古发现,近几十年相继出土了不少元代居佳遗址、基葬、窑藏中的珍贵青花瓷。日前国内外有纪年可考最早的青瓷是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延祐六年…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