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

汝城县,隶属于湖南省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汝城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境内的热水温泉是华南地区“流量最大、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广”的天然热泉,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泉山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全县土地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乡镇3个,少数民族人口6.2万,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
汝城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汝城香火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学家周敦颐在此著就《爱莲说》等名篇。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汝城养育了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及宋裕和等革命家,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游击区和第一批井冈山老区县。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19年3月1日,经过实地检查和第三方实地评估汝城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同意脱贫摘帽。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汝城县名列其中。
2020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91.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5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979元。
2021年6月,郴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常住人口344617人。
历史沿革
“汝城”之名始于东晋,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9年),分原晋宁县地置汝城县,隶属桂阳郡(《宋书·地理志》)。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南边境地,设汝邑。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置汝城县。
春秋、战国时期,汝城为楚南边境地。秦代属长沙郡,为郴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南部置桂阳郡,汝城属桂阳郡郴县地。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析郴县置汉宁县,汝城为桂阳郡汉宁县地。三国时,汉宁县改为阳安县,汝城为阳安县地。西晋初,阳安县改称晋宁县,汝城属晋宁县地。
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始分晋宁县地置汝城县,辖今汝城、桂东县地,属桂阳郡,汝城县之名始见于史籍。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废汝城县置卢阳郡。陈文帝天嘉元年(560),置卢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废卢阳郡,卢阳县隶属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名义昌县,县城迁至城头寨附近,辖今汝城、桂东县地,属桂阳郡。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因避庄宗李存朂的祖父李国昌之讳,楚马氏奏准改义昌县为郴义县,县址依旧,属郴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改郴义县为桂阳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县治迁今址。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阳县之零陵宜城两乡置桂东县,自是桂阳、桂东各为一县。元、明仍为桂阳县,属郴州路。清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举兵叛清,在衡州称帝,号周王,避讳“桂”字,曾一度将桂阳县改为义昌县。次年(1679)二月,吴三桂病死,兵败,复称桂阳县。
民国2年(1913),因撤州建道,把郴州、桂阳州撤销,两州各县统一划归衡阳道,原桂阳州改为桂阳县,为避免两县同名,本县复称为汝城县,属衡阳道。民国7年废道,汝城县直接归湖南省统辖;民国26年,汝城县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汝城县属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汝城县属郴县专区。1952年11月,属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年又属郴县专区。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汝城、桂东两县合并为汝桂县,县人委驻汝城县城。1960年7月,郴县专区改名为郴州专区。1961年5月,撤销汝桂县,恢复汝城、桂东两县建制。至1988年,汝城一直属郴州地区。1994年郴州撤地建市,汝城隶属郴州市管辖。[1]
1996年,大坪乡撤乡设镇。调整后,汝城县辖8个镇、1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汝城县常住总人口342861人,其中,城关镇18065人,小垣镇10138人,热水镇9687人,土桥镇28460人,三星镇26844人,暖水镇11209人,大坪镇27889人,三江口镇8353人,城郊乡13623人,附城乡22431人,井坡乡19649人,文明乡26817人,盈洞乡6408人,岭秀乡9542人,田庄乡12678人,南洞乡9865人,永丰乡12540人,濠头乡12592人,益将乡6740人,集龙乡5202人,马桥乡15217人,外沙乡13242人,延寿乡15670人。
2004年,全县辖8个镇、1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城关镇、小垣镇、热水镇、土桥镇、三星镇、暖水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城郊乡、附城乡、井坡乡、文明乡、盈洞瑶族乡岭秀瑶族乡、田庄乡、南洞乡、永丰乡、濠头乡、益将乡、集龙乡、马桥乡、外沙乡、延寿瑶族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汝城县常住总人口330260人,其中,城关镇24273人,小垣瑶族镇7129人,热水镇10056人,土桥镇28239人,三星镇23364人,暖水镇9484人,大坪镇27684人,三江口瑶族镇8389人,城郊乡17520人,附城乡22446人,井坡乡17248人,文明乡25814人,盈洞瑶族乡6037人,岭秀瑶族乡9798人,田庄乡12160人,南洞乡8149人,永丰乡12496人,濠头乡11011人,益将乡6216人,集龙乡5115人,马桥乡14250人,外沙乡11628人,延寿瑶族乡11754人。
2015年,汝城县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5乡9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3°16′~113°59′,北纬25°19′~25°52′之间。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界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接宜章县,北连资兴市、桂东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为2424.96平方公里。
地质

汝城热水风光

汝城县内地层经过“加里东”、“印支”、“燕山”等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构造类型。自元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系上组、奥陶系、志留系及三迭系缺失外,其余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系、第四系均有分布。汝城县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与新华夏“多”字型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构造极为复杂,形迹多样,按其力学性质、展布方向,大体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山字形构造和旋转构造。县内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公里,占汝城县总面积的22.5%;所见岩体呈岩基、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印支期只有小块出露。

地形地貎

汝城县风光

汝城县内地貎主要特征是山地为主,四面环山,丘冈盆地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系呈树枝状,向东西南辐射。经过县境的八面山诸广山山体主脉及其支脉大多呈北、北东向展布。西部通天窝--寒山--东岭一带山岭,山脊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此线以西是海拔在600米以下的文明小盆地。此外,尚有海拔700米以下,长约50公里、宽约20公里的汝城中部盆地。汝城县东南到东部则为东岭--集龙山地;在北部山岭中间,则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南洞盆地。县城海拔593米,县境内有海拔标注1000米以上的山峰274座,基本上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14座。最高点五指峰,位于小垣镇境内,海拔高1726.6米。最低点在南面的三江口开发区,海拔160米。地面最大绝对高差1566.6米。

水文
汝城河流有沤水、浙水、秀水、策水,汇入东江,属湘江水系;集龙河汇入赣江;九龙江、城溪江汇入北江。汝城县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为三省分水岭,属长江水系湘江流域面积1590.25平方公里,属赣江流域面积501.78平方公里,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面积308.82平方公里。县内共有大小河流696条,河流总长1766.2公里。
气候特征
汝城县境内山岭陡峻,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和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立体气候的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暖多变,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无霜期长。
汝城县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区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山区则冬季长,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区,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则南方早于北方2—4天。市区多年平均于3月上旬入春,5月上旬入夏,9月底10月初入秋,11月底12月初入冬。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时数220—290小时,日照时数呈南少北多的分布特征。春季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春早,气温回升快,降水丰沛,多阴雨及冰雹大风。夏季气候炎热,易发生盛夏干旱,也易出现暴雨洪涝,由于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因而丘陵区和山地与相邻市相比,透出凉爽的特点。山区的凉爽气候特征则更加突出。汝城县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气爽天气为主,日照强,降水少,晴日多,易发生秋旱,少数年份秋雨绵绵伴有寒露风。冬季气候的特征是少严寒,雨雪少,气温比邻近市要高。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6.5℃,最冷时段常在小寒前后和大寒前后。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为27.8℃,最热时段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着春季来到,气温在3、4月迅速升高。盛夏之后,气温随之下降,尤其是秋分过后,9-12月,每月降低5℃之多进入冬季。反映出汝城县属于大陆性气候。
四季
县境内的春季平均有79天,平均气温18.2°C;最早入季日期为2月20日,最迟入季日期为3月27日;夏季较长,平均有101天,平均气温24.4°C;秋季平均有68天,平均气温17.4°C;冬季时间最长,平均有117天,平均气温8.1°C。按照气温来划分四季,其长短、迟早,各年均有变化。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春末稍暖;三伏始热,立秋更烈;10月底天气渐凉,立冬后时见冰霜。春节前后,一般有一、二场大雪。
日照
汝城日照充足,光合潜力大,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9%。全年太阳总辐射113.12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较充足。
气温

汝城县

汝城气温宜人,素有“小昆明”之称。但地域差异和垂直差异都很大。海拔650米以下的中部平原区,年平均气温为16.6°C,>=10°C的初日是3月24日,终日是11月21日,>=10°C活动积温为5097°C。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中旬,为25.6°C;日平均最高气温为28.4°C,无上限高温天气

无霜期
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73天,但实际变化很大,最长达317天(1970年),最短仅232天(1969年、1974年),相差达85天。最早初霜出现在10月24日,最迟初霜出现在下年的元月2日。晚霜最迟出现在4月6日。
降水
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多雨中心的附近,雨量充沛。县城附近平均年降水量1547.1毫米;最多年份2303.6毫米;最少年份1051.9毫米。县城平均降水日数183天。最多年为222天,最少年为156天。从降水的时间分布来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5-6月,另一个是8月。
主要灾害性天气:县域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三低冷害(春季低温、五月低温、秋季低温)、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冬季冰冻。
土壤
汝城县土壤分为10个土类,29个亚类,78个土属,217个土种。 
植被
汝城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物群落呈立体状分布。植被多样,树种资源丰富,原始森林所存不多。现有森林多为次森林。主要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草地等五大类。
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31.8078万亩(2.1205万公顷)。其中,水田26.1872万亩(1.7458万公顷),占比82.33%;旱地5.6206万亩(0.3747万公顷),占比17.67%。另外还有0.2954万亩(0.0197万公顷)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其中水田0.1677万亩(0.0112万公顷),旱地0.1277万亩(0.0085万公顷)。
(二)园地8.7865万亩(0.5858万公顷)。其中,果园7.1669万亩(0.4778万公顷),占比81.56%;茶园0.8621万亩(0.0575万公顷),占比9.82%;其他园地0.7575万亩(0.0505万公顷),占比8.62%。
(三)林地294.3233万亩(19.6216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56.4226万亩(17.0948万公顷),占比87.12%;竹林地23.5810万亩(1.5721万公顷),占比8.01%;灌木林地4.5833万亩(0.3056万公顷),占比1.56%;其他林地9.7364万亩(0.6491万公顷),占比3.31%。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为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中,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原因,在“三调”时实地为林地的共计5.4559万亩(0.3637万公顷),根据有关要求,全县将对这类土地单独进行管理。
(四)草地0.6084万亩(0.0406万公顷)。其中,全县只涉及其他草地这1个二级地类,面积为0.6084万亩(0.0406万公顷),占比100.00%。
(五)湿地0.0628万亩(0.0042万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全县只涉及内陆滩涂这1个二级地类。面积为0.0628万亩(0.0042万公顷),占比100.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204万亩(0.6946万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2.1772万亩(0.1451万公顷),占比20.89%;村庄用地7.2928万亩(0.4862万公顷),占比70.00%;采矿用地0.8884万亩(0.0592万公顷),占比8.5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0620万亩(0.0041万公顷),占比0.59%。
(七)交通运输用地5.0396万亩(0.3360万公顷)。其中,公路用地2.0426万亩(0.1362万公顷),占比40.54%;农村道路2.9957万亩(0.1997万公顷),占比59.43%;管道运输用地0.0013万亩(0.0001万公顷),占比0.03%。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县交通运输用地的99.97%。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4964万亩(0.3664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3.1319万亩(0.2088万公顷),占比56.99%;水库水面0.6647万亩(0.0443万公顷),占比12.09%;坑塘水面0.8308万亩(0.0554万公顷),占比15.12%;沟渠0.7830万亩(0.0522万公顷),占比14.25%;水工建筑用地0.0860万亩(0.0057万公顷),占比1.55%。[11]
水资源
汝城县水资源总量2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19.8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4.08亿立方米。汝城县现有大小水电站91处,总装机13.89万千瓦。
矿产资源
汝城县位于南岭北多金属成矿带,矿藏资源分布较广,矿种较多,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钨、、铋、铅、锑、锌、铜、铍、铀、锡、汞、硫铁、重晶石花岗石大理石、莹石、稀土、煤、石灰石、磷、钾长石等23种。其中铁、钨、铜、稀土、钾长石、莹石矿、大理石储量较大,铁矿1.23亿吨、钨矿10万、钾长石80万吨、莹石矿100万吨、大理石10亿立方米。有矿床、矿点、矿化点(指成矿条件差、矿化微弱,不具工业意义的矿化现象)共95处。其中大型黑色金属矿床1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1处(茶山脚钨矿),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5处。
生物资源

汝城

汝城县内发现的野生动物的品类较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品种兽类有水鹿(山牛)、鹿、刺猬、獐、水獭野山羊、穿山甲等。2002年在与广东交界的杨东山上发现了华南虎的踪迹;禽类有野鸡、野鸭、鹰、猫头鹰、鹄、斑鸠、鹭、雁等;鱼类有白鲦鳜鱼银鱼黄尾鲴等。

汝城县野生植物种类有灌木83科、677种。境内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福建柏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白花泡桐、华南、金叶白兰、铁坚杉等。还有黄山松梧桐喜树、椿树、拐枣;供观赏的树种有木樨、南方红豆杉木莲大果马蹄荷百日青香木莲、木芙蓉等。野生的竹类有:苦竹毛竹水竹方竹刚竹紫竹黄竹凤尾竹、实竹、丛竹、斑竹等。县内野生药用植物,有700多种。主要有汝升麻、枸杞、血水草、湘砂仁、绞股蓝、虎耳草、百合、丹参龙胆草白芨淫羊藿虎杖杏叶沙参石菖蒲十大功劳败酱草、肿节风、隔山香、珠砂根、莪术天南星、异叶天雨星、华重楼、水龙骨、矮地茶、青箱子秋海棠尾花细辛山木通、络石藤、苦参黄莲八角连、藁木、玉竹、落新妇黄荆、灯台莲、卷柏藜芦石斛石仙桃前胡、土独活山竹子三尖杉等。
地热资源
汝城县内有汝城温泉、罗泉、汤口、大汤、塘内、铜坑等地下热水资源,其中位于热水圩的汝城温泉古称“灵泉”,是中国中南六省最大的热田,地热异常面积达300公顷,水温一般为91.5℃,最高达98℃,25.5-91.5℃的地下热水开采量为5540吨/日,90℃以上的远景开发量可达14740~15960吨/日,是湖南省流量最大、水温最高、开发利用前景最好的天然热泉,其水质与陕西的“华清池”相似,经常洗浴,对人体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
森林资源

汝城县

汝城县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汝城县有林地278万亩,人平有林地6.19亩,高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汝城县活立木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樟、梓、楠、桐及水杉等稀有树种遍及汝城县,其中药用植物700多种。始建于2003年的九龙江森林公园,2005年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海拔处在185至1381米之间,现有管辖面积15644.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62%,森林蓄积量194万立方米,楠竹60万根,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汝城县森林覆盖率73.69%,拥有树种85类667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13种。竹木畅销全国各地。

行政区划
汝城县辖永丰、集益、濠头、井坡、田庄、南洞、延寿、岭秀、盈洞9乡,卢阳、泉水、大坪、三江口、热水、土桥、暖水、小垣、马桥、文明10镇及汝城县经济开发区、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辖308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
2015年,汝城县乡镇区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汝城县共减少5个乡级建制,现辖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三江口、暖水、马桥、热水9个镇,集益、濠头、南洞3个乡,延寿、文明2个瑶族乡共9镇5乡,总面积2400.71平方千米,总人口40.0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卢阳镇)。
截至2020年,汝城县下辖9个镇、5个乡:
热水镇
土桥镇
泉水镇
暖水镇
大坪镇
三江口瑶族镇
卢阳镇
马桥镇
井坡镇
南洞乡
濠头乡
延寿瑶族乡
集益乡
文明瑶族乡
大坪国有林场
汝城经济开发区
人口民族
2013年,汝城县总人口39.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3.39万人,常住城镇人口10.42万人,城镇化率为31.2%。全年出生人口5319人口,出生率为13.29‰,死亡人口2402人,死亡率为6‰,人口自然增长率达7.2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汝城县常住人口344617人  。[7]
汝城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境内居住有汉、瑶、、侗、壮、苗、土家、傈僳、彝、回、布依、黎、白、京、维吾尔、青族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中最多人口的为瑶族,占总人口的15.27%,其次为畲族,占总人口的0.24%。全县共有282种姓氏,其中以何氏人口最多,其次为朱、范、李三姓。[3]汝城县有3个民族乡镇44个少数民族村,另有12个散居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民族地区人口近10万人,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民族村最多的县,是湖南省散居民族重点县。[4]
截至2020年,汝城县总人口4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少数民族人口7万,占总人口17%。有瑶、畲、苗、侗、回、满、壮、土家族等3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和畲族,其中瑶族占16.33%,畲族占0.65%。
经济
综述
2009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204728万元,同比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307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933万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83488万元,同比增长11%。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97:32.16:37.87调整为29.46:29.76:40.78。
2010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262807万元,同比增长16%。
2011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09.56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亿元,增长3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接近100亿,达95.76亿元,增长22.4%。
2012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375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2013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419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053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0207万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26万元,增长1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1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6%,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6.1%、43.9%、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70元,增长10%。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62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3728万元、205877万元、288447万元,分别增长3.6%、6.3%、11%。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1.3:32.8:4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01元,比上年提高1553元,增长6.7%。、
2020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91.42亿元。比上年增加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4.18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9.55亿元,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19.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26.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979元,比上年增长0.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
2020年,汝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0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94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6元,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8,比上年缩小0.0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21元,比上年下降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61.9元,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16.2元,增长8%,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其中城镇为22.3%,农村为23.9%。
2020年,汝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706万元,比上年下降4.5%。地方收入45783万元,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34367万元,增长5.7%,非税收入11416万元,下降13.6%。上划中央“两税”16845万元,增长15.4%,上划中央所得税6341万元,下降4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9000万元,增长5%。
2020年,汝城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90万元,增长6.6%。教育支出64487万元,增长6.7%。科学技术支出12423万元,增长30.1%。住房保障支出11581万元,下降7.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5319万元,增长2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080万元,增长26%。节能环保支出9700万元,增长2.4%。
2021年,汝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000606万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汝城县形成锥栗、油茶、金银花山茶、商品蔬菜、南竹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一乡一品的农产业体系也渐成雏形。
2013年,汝城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54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农业产值133747万元,增长1.39%;林业产值23896万元,增长13.8%;牧业产值69190万元,增长2.28%,渔业产值875万元,下降1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31万元,下降0.04%。汝城县粮食产量189612吨,同比下降2.9%,油料产量6892吨,增长1.9%;水果32378吨,增长13.6%;蔬菜214252吨,增长5.7%。全年牲猪出栏40.43万头,增长0.4%;家禽出笼62.36万羽,下降0.1%;禽蛋产量1695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714吨,下降0.4%。汝城县有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525万元,增长19%,实现利税737万元,增长15.9%,实现利润3956万元,增长23%。
2020年,汝城县粮食种植面积22.5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5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83千公顷,增加0.1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26千公顷,增加0.2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18千公顷,增加0.43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2.78千公顷,茶叶种植面积1.61千公顷。
2020年,汝城县粮食产量149401吨,比上年增加93.55吨,增产3.3%。其中稻谷产量115176吨,下降2.5%,玉米产量15552吨,增长34.4%。油料产量7476吨,比上年增产2.1%。蔬菜产量296277吨,增产3.8%。水果产量38263吨,增产26.7%。茶叶产量439吨,增产54.6%。
2020年,汝城县猪牛羊禽肉产量13239吨,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猪肉产量13201吨,增长11.2%;牛肉产量158吨,增长0.2%;羊肉产量27吨,增长0.21%;禽肉产量64吨,增长4.4%。禽蛋产量9739吨,增长20.1%。生猪存栏16万头,比上年增长60%;生猪出栏17.72万头,比上年增长10.1%。水产品产量909吨,增长2.5%。
2020年,汝城县农产品加工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222360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税836万元,增长10%,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13176万元,增长8%。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7400万元,增长10%。农民专业合作社6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6639户,家庭农场52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6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3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14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64万人次,增长15%。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83亩,秸秆还田面积32亩。
第二产业
2013年,汝城县工业增加值136577万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园区规模工业增长13%,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2.7%。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增长12.1%,制造业增长16.2%,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520022万元,增长16.3%,销售产值511058万元,增长15.1%,产销率为96.1%,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218万元,增长24.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钨精矿20836吨,增长10.7%;铁矿石86.9万吨,下降12.8%,人造板4.8万立方米,下降4%;水泥14.99万吨,下降13.7%;钢材9.32万吨,下降4.7%;铁合金1.2万吨,增长20%。
2013年,汝城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2020年,汝城县工业增加值173016万元,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股份制企业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制造业增长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8%。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5.2%。
2020年,汝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下降3.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9%,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3.1%,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7%,医药制造增长1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4927.5万元,下降4.7%。
2020年,汝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9821.8万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6813.4万元,增长0.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713.7万元,增长41.8%,股份制企业24901.9万元,下降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8万元,下降91.5%,其他内资企业1907.7万元,增长77.1%。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37.6万元,下降81.6%。小型企业24388.3万元,增长0.2%。微型企业23875万元,增长14.4%。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7587.4万元,增长10.3%;制造业9607.5万元,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9941.9万元,下降15.1%。资产负债率58.9%,比上年下降3.3%。营业收入利润率9.58%,降低0.5%。
2020年,汝城县建筑业增加值68901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02041.7万元,比上年增长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7032平方米,下降18.8%。其中:新开工面积600747平方米,下降3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6231平方米,下降27.8%。新登记市场主体2590户,市场主体总数16391户。
第三产业
2013年,汝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按城乡分,城镇73844万元,增长14.1%,乡村10884万元,增长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为9796万元、62204万元、1995万元、10733万元,分别增长11.1%、13%、14%、12%。
2013年,全年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点)3家,国家级4A旅游景区(点)2家。在自行车穿越九龙江大赛、魅力汝城摄影大赛、2013年中国(郴州)“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闭幕式、2013年第五届中国汝城水山“红三角”帐篷节和第六届华南五省及港澳地区(汝城)汽车越野赛等节会活动的带动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达353.12万人次,增长32.6%;旅游总收入16.06亿元,增长27%。、
服务业
2020年,汝城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6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401万元,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892万元,下降13.1%;金融业增加值54417万元,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103590万元,增长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905万元,增长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9506万元,增长3.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4%。
国内贸易
2020年,汝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211万元,比上年下降2.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352127万元,增长3.9%;乡村12084万元,下降9.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33970万元,增长5.8%;餐饮消费额30241万元,下降6.1%。
2020年,汝城县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9%,粮油、食品类增长22.7%,饮料类增长5.1%,烟酒类增长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化妆品类增长3.5%,日用品类下降6.1%,五金、电料类下降15.1%,中西药品类增长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6.9%,家具类增长3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3.6%,汽车类下降6.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452万元,增长25.4%。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汝城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7%。按经济类型,国有投资下降46.6%,非国有投资增长34.7%,民间投资增长38.9%。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增长12.1%,国有企业下降37.5%,股份有限公司下降74%,私营企业增长87.9%。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31.3%,民生投资下降17.1%,生态投资下降1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9.9%,工业技改投资下降74.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下降40.9%,第二产业增长29.9%,第三产业增长12.3%。房地产开发投资912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住宅投资101169万元,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285900平方米,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152613万元,增长45.9%。商品房待售面积31255平方米,下降16.8%,
对外经济
2020年,汝城县进出口总额19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5%。合同使用外资金额15560万美元,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835万美元,增长15.7%。实际到位内资6509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2%。
金融
2020年,汝城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77807万元,比上年增长7%,较年初新增96597万元。个人存款余额1117485万元,增长11.8%,较年初新增118058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1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较年初新增247918万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251396万元,增长52.2%。
2020年,汝城县房地产开发贷款49936万元,增长308.4%。中小微企业贷款268357万元,增长25.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77598万元,增长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1044万元,增长26%。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3543万元,下降23.1%。不良贷款比率6.12%,下降3.9%。
保险业
2020年,汝城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03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357.79万元,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845.69万元,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55.24万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902.1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618.14万元,增长23.1%。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123.56万元,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860.18万元,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38.67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592.73万元。
旅游业
2020年,汝城县旅游总收入72.13亿元,增长2.4%。国内旅游人数814.76万人次,下降13.1%。国内旅游收入72.06万元,增长20.6%。境外入境人数0.3万人次,下降99.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19万美元,下降99.4%。
文化
汝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民族语言方面有汝城话和瑶、畲、壮、苗、回等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方面有传说、故事、口头文学、歌谣、谚语、谜语;民间美术方面有绘画、雕刻、雕塑、建筑、剪纸;民间音乐有唢呐、锣鼓牌子曲、山歌、口传民歌;戏曲有祁剧、鬼脑班;民间舞蹈有香火龙、庙会仪礼舞。
香火龙
香火龙是最具汝城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它是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邪消灾,而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元宵节期间择吉日的夜晚举行的舞龙活动。香火龙制作复杂,费工费时,造型别致。龙头高昂,龙眼突出,龙角斜翘,龙口大开,龙牙尖利,龙舌前伸,龙须冉冉下垂,龙长八九十米,重二、三千斤,需一百多位青壮年才能舞得动。香火龙作为一种凝聚民心,传承文化的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国务院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祠堂
汝城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约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古祠堂分为总祠、家庙、宗祠、公祠、家祠几个等级。总祠是包括附近县市较大区域的同一姓氏共建的祠堂;家庙是为纪念某姓家族始迁本县始祖所建的全族祠堂;宗祠是某姓家族各分支房派的祠堂,多为某村祖先;公祠是宗祠之下的分祠;家祠是各小房祖祠,即私厅。
地方特产
汝城土特产有板鸭、豆粉、茶叶、香菇、木耳等;民间工艺有陶瓷、金银首饰、油漆、竹编、藤编、草编、造纸、石印、绣花、少数民族服饰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汝城香火龙
汝城香火龙,造型威武、结构精美、技艺精湛、场景壮观、气氛热烈。2006年,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方言
汝城方言归属湖南客家话区,汝城城关话和附城话是汝城方言的代表。
交通
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湘深高速、106国道、324省道贯穿全境,
2020年,汝城县旅客运输总量57.59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830.9万人千米。公路通车里程4258千米,增长0.5%,其中高速公路160.67千米。民用汽车保有辆66134辆,本年新注册汽车3551辆,其中私人汽车1088辆,轿车2463辆。
社会
教育
2013年,汝城县拥有普通中学12所,职业高中学校2所,小学119所,幼儿园86所。在校高中学生4085人,初中生11555人,职业高中学生1175人,小学生34248人,在园幼儿数13551人,各类专任教师2654人。汝城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4%。落实义务教育保险资金4738.67万元,增长18.2%,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09.43万元。
2020年,汝城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14人,在校生3233人,毕业生789人。普通高中招生3633人,在校生9542人,毕业生2509人。初中学校招生6230人,在校生18919人,毕业生6107人。
2020年,汝城县普通小学招生5550人,在校生36797人,毕业生6155人、特殊教育招生5人,在校生11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2020年,汝城县各类民办学校数76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6966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7589万元,增长11.4%。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31.6万元,增长4%。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431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720.96万元,增长11.6%。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6008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06万元。
科技
2013年,汝城县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件,申请专利80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授权专利40件。签订技术合同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08万元。
截至2020年,汝城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4%,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7%。签订技术合同7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396万元。专利申请196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授权专利195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9.9%。
文化事业
2013年,汝城县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纪念馆1个。争取省馆提供电子图书4万多册,文化休闲期刊1000多种,900多种国内出版的学术期刊以及大量的有声读物和视频资源。免费接待读者6万余人次,实现了图书流通7万余册。免费送戏下乡演出5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668场,极大丰富了汝城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国家三级图书馆:汝城县图书馆
截至2020年,汝城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6475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用户16475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05场。
卫生医疗
2013年,汝城县共有卫生机构356个,其中: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22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175张,卫生技术人员9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639人,注册护士389人。汝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34.17万人,参合率达100%。
截至2020年,汝城县共有卫生机构327个,其中: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4个,村卫生室259个、专业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0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68人,注册护士92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4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814张。
体育
截至2020年,汝城县共有体育场地1191417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36个,游泳池(游泳跳水场馆)3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8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17.58人,增长15.7%。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7项次,增长131.3%。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0个。
社会保障
2020年,汝城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8962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14505人,离退休人数4457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979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9670人,离退休人数4309人。
2020年,汝城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5189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19507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1375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3539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408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50人,其中职工13582人,退休人员6568人。
截至2020年,汝城县共有162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76.26万元。1083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49.72不元。
截至2020年,汝城县共有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06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822.6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44.74万元。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所,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100张。
2020年,汝城县城镇新增就业33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农村贫困人口62872人全部脱贫。
旅游
汝城有风光秀丽的清风岩、白石岩、连珠岩,有幽静雅致的濂溪书院白石书院、云头书院,有商代牛头岭、神仙带、汉代百园、宋代破船埂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天然温泉和万亩竹海。
热水镇

天然热泉

汝城温泉景区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热水镇,因有天然热泉而得名,古时当地老百姓叫“汤河”。2001年开发并向社会开放;2006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7年荣获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授予“最佳休闲度假奖”荣誉称号。景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境内有湖南省最大的天然热泉,被誉为“华南第一泉”。温泉水温高达98℃,温泉开采量为每天5540吨,远景水量每天可达15960吨。该温泉含有硅、钠、钙、锂、硼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的含量,达到矿泉医疗标准,是中国少有的“氡泉”。主要景观有飞水寨瀑布、明代封泉遗址、蛋趣泉、红军池、仙人桥、蜗牛塔、雷公山、第四世纪古冰川遗迹水山高山草原等。汝城温泉景区开发后,先后建成了福泉山庄、温泉文化园、温泉漂流、飞水寨南国天山大草园景点

九龙江森林公园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九龙江森林公园地处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交接处,距汝城县城区46公里,属省级森林公园。九龙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公园总面积15644.8公顷,森林蓄积4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9%,最高峰福音峰海拔1403.6米。动植物种群资源丰富,分布的植物有2000多种,树种以阔叶林、马尾松和楠竹为主,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红豆杉、子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闽楠、桢楠、红花禾莲以及稀存的白毛茶等;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有20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有苏门羚、穿山甲、水鹿毛冠鹿、猕猴、麝、娃娃鱼等。

胡凤璋故居
胡凤璋故居始建于1933年,是三层青砖瓦房,由数栋正房、厨房、柴屋、巷道、空坪组成封闭式的院落。故居前是一个数亩大小的半圆形水塘。整个故居建筑雄伟,中西合璧,装饰考究,使用水磨青砖净水墙,屋墙全由青砖、青石板石灰砌成。正门前装着门簪,门簪上雕有龙凤呈祥的精美纹饰。栋与栋之间,既独立,又有木质回廊相连。每栋楼房的角落,都设有枪眼。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系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汝城县城区西南,106国道从东侧通过,距汝城县城区中心800米。是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公元1220汝城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九易其址,保存至今。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现书院供有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拙赋》等著作。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

石泉村

鸟瞰石泉古村全景

汝城石泉村,石泉始建于宋朝末年,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所以村以其号名之。村落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据统计则有260栋古民居,住着近3000村民。

代表人物

编辑

汝城县名人众多,有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有唐代宰相宋申锡,有宋代名臣邵晔朱辂,有明朝太子太保曾鉴,有明朝右都御史、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有明朝监察御史、以《绝笔诗》作者范渊,有清朝两广总督何明亮,有清代诗人郭远等。
汝城县也有不少革命先辈和英烈,他们中有新中国开国上将李涛、朱良才,有中共最早的女党员最早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革命前辈朱舜华(张琼),有中共后勤、支前战线功勋宋裕和中将,有英年早逝的红军将领、红21军、35军军长邓毅刚,有抗日英雄、宝山英雄营副营长兼机关枪连连长叶振宇等。[5]
其他还有著名诗人朱子奇、地理学家李洪光等。
李涛
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
朱良才
朱良才,湖南省汝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
2015年,汝城县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2016年,汝城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18年,汝城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9年3月,汝城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6月,汝城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入选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1年1月14日,汝城县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1月29日,汝城县入选湖南省2020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2021年3月,汝城县入选湖南省文明城市。
2021年10月12日,汝城县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