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是天下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那么这三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被称为状头,因“元”有“头一个、第一”的意思,所以状头也叫作状元。到宋代时,殿试第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状头虽然也是指状元,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建在唐朝时并没有“榜眼”“探花”之说,此时的“探花郎”甚至只是个宴游活动中的戏称。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会相约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此时是春季百花开放之际。新科进士们要选出两名最年轻者当“探花郎”,骑马在长安的街、园中采摘各种早春鲜花。到了宋代初期,有了“榜眼”一说,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有点儿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到了南宋,“探花”正式成为第三名进士的专名,而榜眼也成了第二名的专名。

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最终形成于南宋。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