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桃李”来比喻学生?

现在常说那些培养过、教育过众多学生的老师“桃李满天下”,这里的“桃李”代指的就是学生,那么“桃李”为什么用来指代学生呢?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暗指了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纷繁艳丽,后人便用桃李来形容人长得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另外,在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便独自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落井下石,不肯为自己出力,有的还翻脸不认人。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此后,人们就把提拔起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唐朝时,狄仁杰推荐了姚元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来“桃李”便用来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流传到今天,人们便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所培育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