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在哪里?
桃花源,是深植于每个人心目中的一个山水如歌、恬静超然的世外田园,但人世间真有如此美妙的桃花源吗?它会不会只是陶渊明在仕途坎坷时奇托的美好希望呢?在很多探讨相关问题的著作和论文中,都认为那个人人怡然自乐的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实际的原型,它只是寄托着作者理想的一个虚幻世界。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一方面难解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另一方面亲身实践和了解了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愿望于是将自己的一腔抱负和理想寄托于笔端,绘出了一幅乌托邦似的美妙画卷。然而也有很多论述认为桃花源并不仅仅是诗人的一种奇托,它在世间是有现实原型的。首先,经过考证发现《桃花源记》中那位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武陵人是真实的。在南朝《武陵记》中记载着:“晋太康中,武陵渔人黄道真,泛舟溯流而人桃花源。道真既出,白太守刘歆。与俱往,则已迷路。《武陵记》属于地方志,是当地人记载当地事,具备可信性,由此证实当年在武陵确有一个名黄道真的渔人不意之中发现了桃花源。那么,桃花源应当就在武陵附近了。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桃花源应当在江西庐山西南部的康王谷,距高階渊明故居不远。这里的风光山色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非常相像。关于桃花源的具体地点问题,还有很不同的提法,如依据吉地名演变或景致特等推断桃花源在今连云港地区或江西九江武夷山附近,等等。究竟陶洲明在《桃花源记中是指写了一个桃花源,还是虚构了一个花源,我们还不得而知,只能继续从古代史书记载中去寻求答案。
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我国在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称之为“盐”。20世纪 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最晚在仰韶时期(公元前 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古人…
共有 0 条评论